◆本網頁圖文版權所有,若有轉貼、引述請先取得同意◆   【回首頁】

<<<<<<白色恐怖受難者最新名單展、和平詩畫展、世界和平博物館特展,持續展出中,歡迎參觀。><<<<<<

和平博物館 邪惡中閃亮的人權

——一個會議,一個記憶

文/曹欽榮

  和平博物館是從人類反和平、戰爭的摧殘中和自相殘害的邪惡歷史裡,追尋人性的真、善、美,從而更深刻的堅持和平是唯一方法,也擔負了新世紀和平對話的重要角色。
  甘地、金恩、赫塞......,他們是和平工作者,是記憶、和解的衛士,他們的精神常常提醒我們,來到格爾尼卡分享他們走過的旅程,和平最終的方法,仍然是個人的旅程。


格爾尼卡
火與光的精神圖像

二○○五年五月一日至六日在格爾尼卡第五屆國際和平博物館會議,別具特別意義。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格爾尼卡大轟炸,抵達小鎮紀念日剛剛過去,人口一萬五千多人的小鎮,已看不出任何當年慘遭摧毀的煙硝遺址。
隱身河畔山谷的小鎮寧靜安詳,紅瓦頂、黃石牆的農舍,錯落在初春翠綠的山嶺,更顯靜謐。星期一的市集仍然人群齊聚,熱鬧無比,每週市集彷彿定時見證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星期一的悲劇。西班牙內戰時期,應佛朗哥法西斯政權要求納粹禿鷹群戰機軍事空襲平民小鎮,七成以上的房舍遭到摧毀。這是一次嚴重邪惡紀錄,法西斯想要以武力摧毀象徵巴斯克古老傳統精神的格爾尼卡。

佛朗哥統治西班牙期間,政府和媒體極力掩蓋轟炸格爾尼卡的真相,為法西斯主義脫罪,直到佛朗哥於一九七五年去世,西班牙逐漸民主化之後,一九七九年巴斯克地區自治,巴斯克政府議會於一九八七年四月一致決議創立格爾尼卡.哥哥拉(Gernika Gogoratuz)和平研究與衝突解決中心。當時,成立於一九五九年巴斯克分離主義組織ETA,仍然持續進行武裝鬥爭(一九九八年ETA宣告停火),為解決衝突設立和平中心的努力,仍不停歇。
自一九九○年起,格爾尼卡地方議會每年舉辦討論和平文化的國際會議,也透過外交途徑、民間交流與德國人民探究格爾尼卡大轟炸歷史真相。一九九七年大轟炸六十年紀念,德國駐馬德里大使代轉德國總統哈洛德(Herzog)寫給大轟炸倖存者的信,承認德國涉入破壞格爾尼卡的行動,並請求原諒。這一象徵性的行動,創造了打開通往和平途徑的典範:格爾尼卡人民和他們的入侵者達成和解。


一九九八年,通往和解的大道上,過往的歷史鼓舞了小鎮的人民,地方和中央文化部共同致力促成巴斯克,也是西班牙的第一個和平博物館,格爾尼卡和平博物館正式誕生。

通往和平
和平是唯一的方法

二○○○年七月,館方為了提升歷史檔案質量,發揮館的潛力,使館契合現代社會的需求,新的永久展完成了,並且促成博物館基金會設立,由巴斯克政府、畢開亞省議會和格爾尼卡鎮議會作為受信託人。格爾尼卡和平博物館快速成長為一個具吸引力、動態的和平對話舞台,不只追尋任何歷史的真相,敘述歷史,更是一個幫助人們了解和平的地方,邀請訪客注視和平是什麼?傳遞歷史、創造力和人類情感之間互相交融的訊息,讓訪客感受創造和平環境的理想和重要性。

館方的展示面向注視著人類走過歷史中的和平概念與運動,提出普世觀點: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日聯合國宣布的世界人權宣言,宣稱每一個人生存的各項權利,但是,權利如何真正落實?如何克服阻礙,使人類、身、心、社會、精神達到良好的狀態?證之現實世界,苦痛、物質缺乏、人侵犯人,許多基本人權並不存在於世界許多地方,但是必須有所改善,通往和平之路並不容易。但是,正如印度聖哲甘地所說:「沒有通往和平的方法,和平是唯一的方法。」烏托邦的和平境地是一個永恆的夢,為了保有人類文明而不斷鼓舞人們邁向和平的使命,雖然困難重重,和平博物館也因為這樣的現實,擔負了新世紀和平對話的重要角色。

從館方的展示系列來看:(一)和平?(二)和平之路,(三)二十一世紀的和平,
(四)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六日,(五)小鎮告訴我們,(六)影像室:和解,(七)三種表達:生活、自由、平等(以畢卡索的名作「格爾尼卡」呈現),(八)森林:巴斯克社會的衝突,人與環境。正如館方以「記憶過去、面向未來」自許,展現了訴求和平、希望、克服衝突的崇高目標。因此館方不僅具有博物館標準功能:研究、展示、檔案中心、四國語言導覽,更重視社區、學校、家族和團體的對話、和平工作坊、和平活動、國際交流,該館並且成為國際和平博物館網路的重要成員、IC MEMO的活躍會員。

歷史傷口
台灣故事分享大會

自一九九二年首度在英國召開第一次國際和平博物館會議,一九九五年在奧地利,一九九八年在日本、二○○三年在比利時分別召開之後,逐漸引起國際博物館界的重視,吸引許多各國非政府組織和民間團體的參與,共同致力於增進國際間的了解,學習解決衝突、創造和平環境的方法。本次會議同時,世界博物館協會(ICOM,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轄下的IC MEMO委員會(以紀念受害於公共罪行的受難者為主的紀念館或博物館組織成的委員會,成立於二○○一年)也同時召開第四次會員大會。IC MEMO委員會組成以歐洲國家為主,已形成網路組織,亞洲國家參與較少,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和綠島人權紀念園區適合加入IC MEMO與國際和平博物館網路。

本次和平博物館會議,有來自三十多個國家二百多位代表與會,大會與分組會議,環繞著藝術與和平、和平博物館-和解的種子、建立和平的世界-記憶的重要性,三個主要面向來探討。筆者身為台灣唯一的出席者,在會議中報告「歷史傷口的玫瑰-和平博物館和人權紀念公園在台灣」,介紹二十世紀二次大戰後紀念台灣歷史的兩個重要的館: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和綠島人權紀念園區,從戰後史看台灣和中國關係,走向民主、自由、重視人權的台灣,正在為自身長期以來被殖民的身分脫裝,國際社會當注視中國訂立反分裂法的霸權主義,以非和平的方法、違反國際潮流的思維,不斷在國際上封鎖台灣,這種非文明的作法出自號稱有古老文化的中國,令人反感。從台灣人民受苦的歷史經驗中,更能體會自由、平等、人權在當代社會和未來的重要性,而台灣的紀念館或園區應以和平主義(pacifism),告訴訪客歷史真相,從多元族群和平共處的未來面向,訴求島內和諧,參與國際社會,對和平環境有所貢獻。

會議期間,除了大會、分組會議之外,在主辦單位格爾尼卡和平博物館和巴斯克人民的熱情接待之下,以點燃和平之光伴隨巴斯克傳統圓木敲擊音樂(txalaparta)開始,同時舉辦人權畫作展,【和平的一天】影片欣賞、討論。與會人員來自全球各地,不只博物館人員,更多的是民間或NGO組織致力於各國當地和平運動的成員,他們各有不同的專業背景,不受限於博物館的專業,包括了攝影家、雕刻家、藝術家、和平學學者、設計師,都是長期用心於和平相關課題的人,使得討論會激起令人激賞的火花,創新和平運動的方法。

寄望未來
由民間建構和平館

亞洲地區,以日本出席人次最多,韓國、柬甫寨、巴基斯坦、烏茲別克、伊拉克都有代表出席,彼此之間的交談中,深深認識各國都有不同的現況處境,必須面對過往歷史負面遺產,思索如何迎向未來。因此,設立衝突研究(conflict study)、和解(reconciliation)中心開始在各國展開扎根運動;反觀台灣尚未全面理清的歷史真相,仍待努力
,過去歷史負面遺產必須面對,以因應更健康的未來。民主轉型的正義課題,限於台灣民主化過程的特殊處境和兩岸詭譎關係;台灣的政府和人民並未適當面對。台灣走向民主之路,為了深化民主,建立公民社會,必要以歷史真相為師,努力挑戰、導正過往負面遺產帶來的不正義價值觀。

博物館一向以傳遞真、善、美的人類資產和文明為己任,和平博物館卻是從人類自相殘害的邪惡歷史裡,追尋人性的真、善、美,從過去人類反和平、戰爭的摧殘中,見證負面和平深淵的非理性面向,從而更深刻的堅持和平的唯一方法,這些帶來了博物館新的挑戰,尤其和平博物館更需要提供多元、多向的過去、現在、未來交織對話的場域。

期許台灣能夠由民間來推動和平運動,創建一座和平博物館,能夠定期舉辦亞洲、國際和平博物館會議,開展台灣新世紀的未來。
原載《新台灣周刊》第480期 2005/06/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