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頁圖文版權所有,若有轉貼、引述請先取得同意◆   【回首頁】

<<<<<<白色恐怖受難者最新名單展、和平詩畫展、世界和平博物館特展,持續展出中,歡迎參觀。><<<<<<

國際和平博物館會議 西班牙豋場

文/曹欽榮

格爾尼卡 世界和平象徵
第五屆國際和平博物館會議於5月1日至6日在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區的著名小鎮格爾尼卡──盧莫召開,來自三十多個國家二百多位代表齊聚山河環繞的沈靜和平小鎮,以「和平博物館-貢獻給記憶、和解、藝術與和平」的主題,展開跨國歷史記憶、和解文化、和平藝術三個主要面向的探討。筆者身為台灣唯一的出席者,除了在會議中報告「歷史傷口的玫瑰-和平博物館與人權紀念公園在台灣」,介紹幾年來親自參與228紀念館的創建、綠島人權紀念園區的規劃。

格爾尼卡──盧莫小鎮對巴斯克人深深具有歷史傳統的象徵意義,幾個世紀以來巴斯克各村落的領導者總會在小鎮山坡上的橡樹下舉行民主會議。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內戰時期,佛朗哥請求德國納粹軍機地毯式的轟炸小鎮,當天正值星期一市集,人群齊會的鎮上遭到七成以上的摧毀。聞名世界的西班牙畫家畢卡索的反戰畫作「格爾尼卡」,即是源自這樣的事件,完成畫作之後,畢卡索不希望畫作回到西班牙,除非民主在西班牙落實;1981年之後,畫作從紐約送回西班牙,自1992年起在馬德里蘇菲亞王后藝術中心展出,成為該中心鎮館之寶。

跨國交流 創造和平環境
和平博物館會議在格爾尼卡──盧莫舉辦,深具多層意義,以戰爭、和平、人權、歷史事件紀念、大屠殺…等博物館為主的跨國和平博物館網路組織,是一個全新的組合,探索人類近代歷史、現在處境、未來願景的非正式組織。1992年第一次會議在英國召開,1995年在奧地利,1998年在日本,2003年在比利時分別召開,逐漸引起國際博物館界的重視,也吸引許多各國非政府組織和民間團體的參與,共同致力於增進國際間的了解,學習解決衝突,創造和平環境的方法。本次會議同時,世界博物館協會(ICOM,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轄下的IC MEMO委員會(以紀念受害於國家或公共罪行的受難者為主的紀念館或博物館組成的委員會,成立於2002年)也同時召開第4次會員大會。
會議期間,除了大會、分組會議之外,在主辦單位格爾尼卡和平博物館和巴斯克人民的熱情接待之下,以點燃和平之光伴隨巴斯克傳統圓木敲擊音樂開始,同時舉辦人權畫作展,「和平的一天」影片欣賞、討論。與會人員來自全球各地,不只博物館人員,更多的是民間或NGO組織致力於各國當地和平運動的成員,他們各有不同的專業背景,不受限於博物館的專業,包括了攝影家、雕刻家、藝術家、和平學學者、設計師,都是長期用心於和平相關課題的人,使得討論會激起令人激賞的火花,創新和平運動的方法。

和解 以歷史真相為師
亞洲地區,以日本出席人次最多,韓國、柬甫寨、巴基斯坦、烏茲別克都有代表出席,彼此之間的交談中,深深認識各國都有不同的現況處境,必須面對過往歷史負面遺產,思索如何迎向未來。因此,和解(reconciliation)中心普遍在各國展開紮根運動,反觀台灣以政治人物高唱和解的語言,並無法處理民主發展中的國家認同課題。如何以和平主義(Pacifism)來思考台灣地理、歷史空間的關係,說不定是一個全新的新世紀願景,台灣失去自己的身份太久了,位處太平洋(Pacific Ocean)西緣,如何從時間縱軸找尋原住民的文化根源,各族群移民在地史,空間橫軸尋訪太平洋島嶼、周邊國家的芳鄰,也許這是一條寬闊又充滿希望的艱難道路。

記憶過去 面向未來 新世紀和平運動
格爾尼卡和平博物館以「記憶過去,面向未來」的博物館自許,創立於1998年,2002年重新定位,連結世界上的和平運動,更新展示。全館的展示,不只以格爾尼卡的轟炸為展示主軸,並且將人類過去的衝突、戰爭的禍害警示於人們眼前,訴求二十世紀和平運動者的軌跡,如甘地、金恩…,提示世人現存長久以來困擾人類的人與人衝突,人與環境衝突的問題,如何能在新的世紀,開展廣泛的和平運動。

我也期待台灣能夠由民間力量來推動創建一座和平博物館,能夠舉辦一次亞洲及國際和平博物館會議,開展新世紀的和平運動。
原載:台灣日報2005/05/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